近年來,煙草行業各級專賣管理部門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轉變職能、推進簡政放權、提高審批效率,把群眾的事辦進群眾的心里,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。那么,如何真正放出活力、管出質量、服出便利,在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?請看本報記者的深度觀察~
“放管服”改革,是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、優化服務的簡稱。“放”就是簡政放權,降低準入門檻;“管”就是創新監管,促進公平競爭;“服”就是高效服務,營造便利環境。
“放管服”改革既是國家命題,也是行業課題。從煙草行政許可和監管服務來看,“依法放”“高效管”“優質服”,既是“眼睛向內”的自我革新,也是“讓利于民”的便民之策。
著眼于“六穩”“六保”,“放管服”改革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戰略舉措,是一場涉及理念、體制機制、工作方式的深刻變革。全國550多萬戶零售客戶就是550多萬個市場主體,讓行政許可資源與市場消費資源相匹配,讓市場監管服務與市場主體活力相匹配,是“放管服”改革在行業落實落地的題中要義。
“放管服”改革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。改革不是單兵突進,只有打好放權、監管、服務的組合拳,“最前一公里”放得下、“最后一公里”接得住、“中梗阻”打得通,才能增強改革的整體性、協同性。因此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更要強調改革的綜合配套能力,實現系統優化。
如何“放”?應該講,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。煙草“放管服”改革不是簡單的放權,不是“一放了之”“自由落體”,而是把“放”的著力點放在穩定數量、提升質量、引導適度競爭上,讓行業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零售客戶。
從高效能治理角度出發,“放”和“管”同時運行,卷煙市場才會穩定協調健康發展,零售客戶和消費者利益才能得到保障。真正做到市場準入“放而不亂”,需要改變“重許可準入、輕后續監管”“重增量管控、輕存量調整”的情況,加強對零售客戶數量變化趨勢的分析研究,運用“最小市場單元”模式進行實時監測,讓“水龍頭”和“蓄水池”相得益彰。
如何“管”?面對業態各異的市場主體,守好“后續監管”的關卡,需要在監管方式上做到既“無事不擾”又“無處不在”,既能精準識別違法違規行為又不干擾正常的卷煙經營秩序,營造經營有序、管理規范、理性發展的卷煙零售市場環境。
“后續監管”,形象地說,就是要善于在“陶瓷店里抓老鼠”,既能抓住“老鼠”又不打破“瓷器”,彰顯治理智慧。以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為基本手段、以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為基礎、以APCD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是“陶瓷店里抓老鼠”的實踐成果,可以有效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,維護良好的卷煙市場秩序。
當然,不論是簡政放權還是放管結合,其最終落腳點在于優化服務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是否到位,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能否為群眾生活及辦事增添便利?,F實生活中,老百姓辦事的“痛點”和“癢點”就是“放管服”改革要打通的“堵點”、連接的“斷點”。
聚焦煙草行政許可服務,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破除各種“玻璃門”“旋轉門”“彈簧門”,為群眾施公平之策、開便利之門,真正暢通聯系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如何“服”?如今,隨著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普及,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是必由之路。從“跑馬路”轉向“走網路”,從“面對面”轉向“鍵對鍵”,煙草專賣零售許可七大類審批事項在很多地區已經實現了網上申請,“群眾少跑路、數據多跑腿”的線上辦理模式也已成為煙草政務服務的“新常態”。
減免辦證材料,縮短辦證時間,融入地方政府數據平臺,煙草辦證模式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流程搬到線上,而是以互聯網思維重塑管理服務,打造掌上申請、線上受理、上門核管、郵寄送達的更加便民的業務流程,真正實現“一網通辦、一鍵可達”。
流程做“減法”,效率做“加法”,就是要讓零售客戶和辦事群眾在行業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各項服務中嘗到“甜頭”,讓市場主體在便捷操作中充分釋放經營活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一網通辦”,并不意味著“只在網上辦”。要充分考慮偏遠山區和海島群眾以及老弱病殘群體申請人實際,著力通過線下的“一個窗”和線上的“一個網”搭起服務的“一個站”,助力“一網通辦”走得更遠。
不僅如此,圍繞群眾和企業的“一件事”,“一網通辦”還可以不斷向上下游流程延伸,升級探索實踐新戶辦證、入網、定檔、社會監督“一起辦”模式,最終實現發證即入網,讓“并聯”的流程進一步釋放“放管服”改革紅利。
“放管服”改革涉及民生的邊邊角角、方方面面。“放出活力、管出質量、服出便利”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貴在創新形式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題,緊盯社會需求、緊貼群眾訴求,努力構建高效能治理的煙草專賣政務服務體系。